朝 中 宮 沿 革


      清康熙23年間,開基祖先定居本境墾殖,奉請玄天上帝金身到台灣省鳳山縣小竹里中庄仔、與後庄仔、前庄仔合作開基建設廟宇,於清乾隆戊子年武生蔡國治募建,廟址設在中庄村的上帝公園(現今興中街),定名為「朝中宮北極殿」,奉祀玄天上帝、保生大帝、王爺公及其他列位神道,普施行善,置不動產,後由蔡老榮、吳順福、林春、林進、黃啟瑞、林進德等信士相延管理。後因田地承租牽扯出土地糾紛,不得已將上帝公園賣掉,而另覓廟址重建。因此,三個村莊的居民協議以抽籤來決定各村莊所供奉的神明,結果是中庄村保留「玄天上帝」,「保生大帝」由後庄村民迎回供奉,而前庄村民則供奉「王爺公」。

後於日據時代(民國25年孟春)遷移至現在廟址,並重新建造。民國五十年端月申請加入高雄縣佛教會立案,廟務事項由信徒大會推選,成立理監事會,任期三年為任。又因年代歷久失修且人丁激增,於民國63年(西元1974年)拆除重建,至民國65年(西元1976年)完竣。民國97年,本庄庄民生活富裕,人丁興盛,信徒日漸倍增,舊廟空間不敷使用,仕紳倡議重建大廟,至歲次辛卯年(民國100年)廟宇落成,歲次壬辰年(民國101年)舉行啓建慶土安座清醮。

二樓玉皇殿奉祀玉皇上帝,玉皇上帝座前奉祀三官大帝,左、右兩側為南斗星君及北斗星君,於一樓正殿奉祀主神玄天上帝,右殿為註生娘娘,左殿為福德正神,及中壇元帥、天上聖母與虎爺列位眾神,右側廂房供奉值年太歲星君、左側廂房供奉文昌帝君,保境安民。

 

朝中宮又稱中庄廟,為大寮最早設立的寺廟,距今有二百五十六年的歷史,主祀玄天上帝,廟內保存一幅最古老匾額「齊莊中正」是乾隆戌子年(西元1768年)顏登明所提。

 

 

據大寮鄉誌記載:玄天上帝金尊係下淡水溪(高屏溪)一欉水流柴,依頭、中、尾分別雕刻三尊帝爺公金身,除供奉於朝中宮外,另兩尊則祀於鳳山竹仔腳北極殿,以及九曲堂北極殿(金尊稱三胞胎是也)。


聯絡我們留言